重庆科技大学健康环境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是研究院的学术指导与决策咨询机构,负责研究院学术事务的审议、评价、咨询和建议等事项。学术委员会由研究院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根据《重庆科技大学健康环境研究院章程》和《重庆科技大学健康环境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由学校聘任以下专家学者组成研究院首届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军锋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玉国 郝郑平 阚海东
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寅平
学术委员会委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和 王金波 邓启红 冯祥波 刘上海 刘炜 李玉国
李百战 杨旭 邱会东 何炽 余晓平 张军锋 张寅平
周传德 郝郑平 晏致涛 郭新彪 黄晨 阚海东 潘丙才
学术委员会委员简介
校外专家学者
张军锋 教授
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全球环境健康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教授。中美区域臭氧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杜克大学暴露生物学和化学实验室主任。2013年被评为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暴露科学和环境健康科学,发表了220多篇SCI论文,主要发表在顶级生物医学期刊NEJM、The Lancet、JAMA和环境科学相关权威期刊上。早期主要研究非CO2温室气体的来源,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组织)正式认可的主要贡献者之一。2012年荣获国际暴露科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xposure Science)最高荣誉杰罗姆威洛斯基奖(Jerome Wesolowski Award)。
郝郑平 教授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2001)、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15)、博士生导师,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201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入选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00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从事工业污染减排控制、环境科学与工程、纳米孔材料、催化科学、环境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的工作。在工业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酸性气体和温室气体等)排放、转化反应机理、污染控制材料、减排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多项污染控制材料与减排技术,并进行实际应用。在JACS, AFM, EST, CC., JPC, APC, JMC, JHM等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80多篇,申请与授权发明专利40多件。兼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理事、废气净化委员会主任、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环境化学委员会委员、《Catalysis Communication》、《J. Hazardous Materials》、《J. Rare. Earth》、《环境科学》、《环境化学》、《工业催化》等编委。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973、重点研发计划、环保公益和自然科学重点项目与课题。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宝洁优秀导师奖、朱李月华导师奖、卢嘉锡优秀导师奖,UniSA Distinguished Researcher Award。十多年来组织召开多个全国、亚太地区的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为政府、行业与国际组织提供了不少技术咨询与服务。
李玉国 教授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建筑环境讲席教授,公共卫生学院荣誉教授,工学院副院长。曾任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澳大利亚研究院(CSIRO)首席研究科学家。毕业于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和瑞典皇家工学院,2015年获得丹麦奥尔堡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致力于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建筑环境工程包括室内空气品质,城市气候和感染控制环境研究。负责编写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传染病控制指南的通风部分,被应用于2009大流感控制中。担任WHO 2009年自然通风传染病房建设指南的编写召集人和主编。ASHRAE的2009年空气传播疾病纲领性文件起草人之一。在NEJM和Indoor Air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首次研究香港淘大花园非典大爆发,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2014年担任国际会议Indoor Air 2014主席。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曾任国际室内空气品质学会高级会员组织主席。现任中国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分会副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机械工程学会和暖通空调学会理事,香港卫生署疾病感染科学委员会委员等。目前担任国际期刊《Indoor Air》主编。2003年获香港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奖,2007年获得海外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北欧采暖通风与卫生工程学会约翰·里德伯金奖John Rydberg Gold Medal,2015年获香港大学杰出学者奖,2016年获日本空调卫生学会Inoue Memorial奖。李玉国教授获选美国供热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2007)、国际室内空气学会(2008)、香港工程师学会(2011)、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2012)的高级会士。
张寅平 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北京市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和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室内空气质量、传热传质、建筑节能。发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220余篇。2019年底论文SCI他引6500余次,h因子49 (WoS合集)。2014年以来连续5年入选ELSEVIER土木和结构工程学科中国高被引榜单,其中3年列榜首。主编/参编20余项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主编/参编学术专著/编著10余部;获发明专利20余项。现任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住建部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建筑产业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超低能耗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室内空气科学院秘书长、会士(Fellow)。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或重点项目课题,国家863课题和多项国内外横向合作课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
李百战 教授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科技部“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教育部、国家外专局“低碳绿色建筑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创新引智(‘111’)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筑环境和室内环境与健康,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论文150余篇,论文SCI他引2700余次,2篇ESI高被引论文。主编参编出版著作1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主编参编国际标准2项;主编/参编国家行业标准和技术政策12项。创建科技部国家级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三峡库区重点实验室、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长期担任科技部重大项目专员、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住建部科技委委员、重庆市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绿建委副主任。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973”项目子项及国际重大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重庆市和教育部等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016年获世界可再生能源联盟建筑节能“引领奖”, 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及民生工程。积极探索科教融合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撰写教育部科技委学部战略研究报告和专家建议5份。教学研究成果获2018年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
郭新彪 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郭教授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和健康效应评价、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和环境健康促进。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的主要教材和著作有:环境医学概论、居住环境与健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引、环境健康学、环境健康学基础、化学物质泄漏所致突发大气污染事件健康影响调查、空气污染与健康和中华环境百科全书选编本—环境医学等。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及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和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环境与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和国际环境流行学学会亚洲分会理事等。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大学、日本日中医学会、日本公害基金以及美国NIH等的资助,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技术二等和三等奖等。
黄晨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教授,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建筑环境与通风,室内环境与儿童健康,净化空调技术。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0余篇,EI检索论文80余篇。原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暖通空调学会空调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理事,原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制冷学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4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来自企业相关科研项目几十项,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中,主持相关建筑环境与节能的科研项目4项。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教学名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提名奖、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百位优秀女教师。
杨旭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生物医学实验室原主任,著名的环境分子毒理学家,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室内甲醛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邻苯二甲酸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纳米医药学和纳米毒理学研究。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的论文有400余篇,其中126篇被SCI收录,2019年底SCI论文被引总次数4192次,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437.7分,H-Index达到32,引用次数超过10次的论文110篇。获发明专利17项,作为第一起草人,撰写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国际室内空气科学院会士,中国环境科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Scientific Reports》客座编辑,编委会委员,《生态毒理学报》副主编,国际室内空气质量和气候学会(ISIAQ)会员,20种SCI学术期刊和18种中文学术期刊的特约审稿人。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国际合作专项、国家卫生部课题、教育部直属高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计划等科学研究项目约40项,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国家环保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全国环境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环境科学会),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教育厅)等。
潘丙才 教授
南京大学教授、博导,环境学院副院长、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有毒污染物治理与资源化”教育部创新团队共同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纳米材料与水污染控制,高级(催化)氧化/还原技术及原理。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著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3项、美国专利11项。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IWA-China YWP)首届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清洁水纳米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刊物编辑。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专项、863计划、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余项,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阚海东 教授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与健康(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流行病学、健康风险评估。从事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研究,在有关复合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健康影响、能源政策对大气污染和居民健康影响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就。近年在NEJM(IF: 79.3)、The Lancet(IF: 53.3)和BMJ(IF:27.6)等国际顶尖医学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EHP)等环境健康领域国际顶尖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兼任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大气污染防治科技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杂志副主编,Epidemiology杂志编委等,Lancet等二十余份国际期刊审稿人。主持了多项国内外环境与健康研究项目。目前负责973课题、国家环保公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吴杨奖、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CMB杰出教授奖、美国环保署科学技术成就奖、美国胸科协会David Bates奖、Elsevier“中国高引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等。2017年4月,入选教育部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邓启红 教授
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湘雅医院)生命早期发育与疾病防控湖南省工程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室内外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研究。教学与研究成果得到长沙晚报、中央电视台、美国每日科学等媒体报道,并受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心项目研究。数值模拟分析了室内热与污染物对流传输过程,被文献广泛誉为“基准解”;多数发表论文受到期刊主编好评、提前发表,关于“孕期污染暴露增加儿童过敏性鼻炎风险”论文被写入《国际共识声明:鼻炎》,3篇论文入选环境与生态领域全球高被引(ESI 1%)论文。兼任国际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学会ISIAQ理事会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建筑与环境等学科领域国际学术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t》、《Indoor Air》等编委,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担任国际ISIAQ学会主办品牌国际学术会议Healthy Buildings 2019 Asia and Pacific Rim(2019.10.22-25)大会主席。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优选资助课题、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南大学升华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青年科技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等人才计划与奖励等人才计划与奖励。
何炽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大气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团队负责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宽诚青年学者,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气污染解析及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功能纳米材料、环境化学等。现已在Chem. Rev.、ES&T、Adv. Funct. Mater.、ACS Catal等环境及其交叉领域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4篇入选期刊封面论文,13篇入选ESI高引用论文,2篇入选ESI热点论文);获授权专利16项、参编书籍4部;担任Mater. Int.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及40多个SCI刊物特邀审稿人。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委会等5个学术组织常委(委员);兼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上海理工大学沪江特聘教授等;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陕西(辽宁、安徽)等6省科技项目/自然基金/科技奖评审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重点产业链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煤联合基金及其他省部级与企业产业化课题等30多个研究项目。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专委会首届青年学术创新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冯祥波 副教授
西京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博士后。首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排名第二),尾矿资源化与工程应用首批西京学院核心科研团队负责人之一,现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蔚来汽车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燃烧学会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员,Applied Ener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10余种SCI国际期刊审稿人,SCI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等期刊杰出审稿人。现主要从事能源高效利用,大气污染物防治和建筑物内空气品质提升,低能耗建筑节能创新设计,工业VOC治理/催化材料开发及催化剂失活再利用和建筑环境和新能源利用等领域研究。近五年,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委科技为重大项目子课题、陕西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和西京学院特区人才启动基金等10项,研发经费共计100余万元;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包括SCI论文18篇(第一或通讯14篇,二区及以上10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15.621,论文被SCI他引2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4项。
校内专家学者
刘上海 教授
重庆科技大学党委会常委、副校长。1965年2月生,湖北天门人,工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社会学及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主研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多篇。曾荣获全国优秀校友工作者、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教委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晏致涛 教授
重庆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巴渝学者,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力学学会理事,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重庆市三特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土木与建筑负责人,能源工程力学与防灾减灾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结构工程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高耸及大跨结构风工程,结构非线性振动,结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流体力学,下击暴流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参编教材 “结构分析中的有限元法”(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及国家规范《工业建筑振动荷载规范》。承担硕士研究生的“有限元在现代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博士研究生的“土木工程新技术”等教学工作。自2006年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36人。现有在校博士生6人,硕士研究生14人。指导校外青年教师访问学者1人。指导的学生获得2013年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周传德 教授
原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 机电测试与精密仪器研究所所长,信号处理与智能测试仪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2001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2003年6月获重庆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得重庆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2年英国肯特大学访问学者。近5年主持或主研“氢敏薄膜材料及其微型光纤传感器基础研究”、“微机械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基于行波电帘的太阳能电池板自清洁方法研究”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63 计划项目、军工项目等8 项,“轴类零件多工位多参数检测仪”“基于机器视觉的V3D汽车四轮定位仪”等企业横向项目10 余项。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 项,教育部发明奖一等奖1 项。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科学计算可视化理论及智能虚拟显示系统》(科学出版社) 1 本,参著专著2 本,主编教材2本,发表论文40 余篇,其中SCI\EI 收录21篇,2008 年和2011 年分获重庆市第五届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重庆市首届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研究兴趣为机电传感器与机械测试,信号处理与智能科学仪器。
王文和 教授
王文和,男,中共党员,1980年5月生,安徽枞阳人,教授,博士。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家科技部在库专家、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科技咨询专家、重庆市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专家、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主审专家;油气化工过程及装备安全团队负责人、首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骨干;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员、重庆市安全科学与工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安全与环境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现任重庆安全工程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副书记。先后讲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工工艺安全》《风险工程学》《化工过程与装备安全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6门。主编和副主编规划教材3部;主持学校及重庆市教改项目3项,公开发表教改论文6篇;获重庆科技学院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一、三等奖2项;近5年指导重庆市及学校各类科技创新项目8项。近五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2012、2013、2018)、重庆市科委项目3项(2010、2016、2017)、四川省教育厅、国家安监总局、重庆市教委、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80万元以上。近三年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被SCI、EI等国际检索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12项。
邱会东 教授
邱会东,教授,先后毕业于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在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化学院访学1年。主要从事仪器分析、环境分析、材料科学、水处理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analytical methods、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收录10余篇。主持/主研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目前,正在进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双疏性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王金波 教授
王金波,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2008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0.1-2012.10 于重庆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后研究。2012.10-2013.10美国德得州大学(奥斯汀)、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曾任重庆科技学院化工学院副院长。重庆市科技局、生态环保局、经信委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环境学会高级会员,重庆色谱学会理事,重庆金属学会环境专委会委员。主持完成市级教改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获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7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市生态环保局课题2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目前承担重庆市重点研发课题2项。开发的三元催化剂和VOCs催化剂在汽车行业和VOCs治理领域得到工程应用。
余晓平 教授
余晓平,女,1973年7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理事,重庆市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绿色建筑咨询专家,重庆市制冷学会和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专家理事。主持及主研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项,企业项目4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专利2项,参编地方标准2部。主持完成重庆市教委重点教改项目2项,主编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
刘炜 特聘研究员
刘炜,1987年8月生,江西赣州人,工学博士,特聘研究员。2019年9月从清华大学引进。主要从事大数据与健康人居环境营造理论和技术装备方面的研究。聚焦室内环境与健康领域,在基于大数据的住宅室内污染暴露健康效应定量评价、室内污染新型控制技术研发和成效评估等方面积累了较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成果,迄今在Lancet,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Indoor Air和《科学通报》等知名期刊上发表近60篇学术论文。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省部级项目4项。以研究骨干身份参与2项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专利6项。
微信
微博